©2019  广州瑞德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9360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广州

全国服务热线:020-87793769   13570912510

邮箱:guofengwenlv@163.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85号浙江大厦B座901房

CONTACT US

手机站底部导航


  • 广州恒德
  • 广州恒德
  • 广州恒德
  • 广州恒德
  • 广州恒德

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如何共生发展(含案例)

浏览量:

红色之旅

建党100周年

导语:日前,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已进入百日倒计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在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推进“旅游+”,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到,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创新发展。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建议,开发红色文创和旅游商品,建设红色记忆主题酒店,加强红色故事讲解和红色课程研发,建设一批红色研学旅行基地。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大力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红色旅游将是必要的“课外活动”。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大力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红色旅游将是必要的“课外活动”。红色研学旅游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也满足市场的需求。

01

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的共生发展

Ⅰ●共生环境

旅游合作系统共生单元之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即旅游共生环境,是旅游共生系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条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技术等各方面。

 

首先,在我国发展红色研学旅游的环境具备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014年,国务院发文提出把“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作为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红色旅游有着突出的教育属性,尤其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上,能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红色旅游及研学旅行的受众对象包含大多数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需求的研学旅行群体。

 

这部分的受众有共同的需求,即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和教育,而红色研学旅游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再次,从技术层面来说,执行红色旅游及研学旅行的人才具有共生性。

 

红色旅游研学导师一方面是担当景点解说的工作职能的传统导游,另一方面还能成为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师。研学导师就是导游和教师的跨界融合,能够较好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组织研学相关主题的课外教学活动。

 

Ⅱ●共生单元

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有着众多的共生单元,二者相互融合,共生发展。在研学旅行中,研学是旅行的目的,旅行是研学的载体。研学旅行希望通过集体活动和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使学生们在旅行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与此同时,红色旅游的要素中包括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红色体验活动、红色餐饮、革命纪念品等,这些都可以和研学旅行相互整合,共生发展。整合出共生的单元即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包括红色旅游资源中能够进行研学旅行开发具备红色基因的资源。

 

Ⅲ●共生模式

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有着开发共生形态的基础,如游客受众、旅游需求、旅游资源等,这些都有助于实现共生模式的开发。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既可以实现区域、资源、客源、企业、产品等实体共生,也可以实现信息、品牌、网络、策划、交流等虚拟共生。

02

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路径分析

 

 

整合共生资源,形成特色化的共生单元

首先,为了拓宽了红色旅游研学资源的范畴,同时也为红色旅游研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发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应当整合红色景观、红色文化,以及研学旅行的基地、师资、课程等资源,形成共有资源,并进一步进行资源共享、联合研发、联合促销等,组合成特色化的共生单元。

 

其中,从历史范围来讲,红色旅游研学资源涵盖了鸦片战争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所留下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故事与伟大精神。

从资源内容来讲,红色资源包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革命遗址、故居、革命文物、红色体验活动、红色餐饮、革命纪念品等,充分展现了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所留存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文化传承性和教育性。可概括为三个层面:红色景观、红色精神、红色延伸。红色景观是红色研学旅游共生单元的基础,红色精神是其核心内涵,而红色延伸资源则补充和拓展了红色研学旅游,使其具吸引力,同时也能吸引更广泛的目标受众。

 

结合受众特点,开发红色研学共生模式

在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当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研学内涵,结合研学旅行的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即根据红色景区特色、学生年龄特征和红色教学内容和需要,结合特定目的,设定特定主题红色研学课程,使研学受众通过亲身体验红色旅游的方式参与课程,实现研学旅行教育的目标。这是反映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的共生单元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按照教育与旅游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红色文化科普型、红色景观观赏型、红色体验考察型、红色励志拓展型、红色康乐休闲型。这些模式各有侧重点,但是共同的目标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红色文化科普型着重介绍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让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和新时代背景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红色景观观赏型带领学生们参观革命和战争过程中所留存的大量革命遗迹,实地感受革命和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和氛围。红色体验考察型着重打造体验型产品,让学生通过感官、身体、情感、精神、心灵五个层次的切身体验感受革命和战争时期的奋斗过程,从而理解和感悟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红色励志拓展型在红色研学基地从拓展角度着手,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信心。红色康乐休闲型让学生通过感受红色旅游的艺术性、多样性、互动性,产生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比如,可以开设“重走长征路”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让参与学生回顾长征历史,缅怀先烈,在磨练中成长。

03

结合需求优化红色研学共生环境

 

红色研学旅行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学生群体,包含小学、初中、高中、职教、大学和研究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特点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点是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应当考虑红色研学旅游的受众需求,再综合研究共生环境中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了影响研学产品开发的重要外部条件。

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通常都是以某些红色旅游景区或红色资源较为突出的场馆、纪念地等为基础进行建设,建立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因而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应当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上共同提升。

硬环境是在原有景区(点)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场所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基地建设应该保证符合国家至少3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然后重点在软件与内涵上进行升级,同时加强红色旅游研学氛围的营造。

软环境上,红色旅游研学基地要从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红色研学导师是导游和教师的综合体,熟悉旅游与教育的规律,更加专业化。红色研学旅游不仅仅是带领游客参观游览红色景观,更是要掌握学生群体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研学课程体系与服务标准,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红色旅游研学导师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方面素养。红色研学旅游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围绕红色主题、从精神层面突出红色精神与主旨,在内容层面贯穿红色体验与互动,在资源层面注重空间资源的整合与融合,在效果层面注重活动的考核与评价。

04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发展研学旅游

 

2017年12月,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命名为首批全国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下面以红岩博物馆为例,其在研学基地建设与研学课程设计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

 

科学建设研学实践基地

1. 利用自身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化研学基地

研学资源从内容层次上讲,分为基础层、核心层、延展层。“红岩精神”作为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同属于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显然应归为核心层研学资源,这也就具有了挖掘研学素材和发展研学基地的天然优势。其次,红岩博物馆红色旅游资源量大质优,且其所承载的红岩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

 

2. 组建高水平课程研发团队,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及管理队伍

红岩博物馆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团队建设:

 

一是日常管理团队;二是教育课程研发团队;三是教师团队。

红岩研学基地创立之初就成立了研学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基地办公室、研学培训部,且配备了专兼职人员;课程研发团队的建设主要采取内组、外聘的方式,整合了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博物馆讲解员、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人员、教育部专家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教师团队则是通过三项措施得以组建:一是博物馆优秀讲解员担任教师;二是在博物馆内部其他部门遴选兼职教师;三是面向社会公招专兼职教师(非在编)。

 

合理规范研学课程设计

 

1.努力找准期盼和热点,增强研学课程根本魅力

红岩博物馆着眼于学校、家长、社会对孩子教育发展的期盼和关切,在课程研发过程中做到“三贴近”,即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当前许多青少年出现的厌学、浮躁、好逸恶劳、追求金钱物质等不良心理表现,究其根源就是丧失了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和理想追求。

因此,红岩博物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生价值与理想信念教育”、“中小学生六种素养培养”作为主要研学教育目标,用以增强“红岩”对青少年学生教育的现实意义和课程自身的魅力。具在研学课程中体现为,如开发《小萝卜头》课程,通过室内外讲述小萝卜头在狱中生活、学习的典型故事,并结合与当代青少年幸福生活的鲜明对比,旨在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优越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客观把握教育规律,提升研学课程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研究学生和研究方法,是确保教育项目科学实施的关键。红岩博物馆在研学课程设计上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教育规律:一方面是孩子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方面的规律;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作为孩子,身体、心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处于发育发展阶段,课程内容与其生活学习相关能让孩子便于理解,形象思维、直接刺激、兴趣激发、游戏活动更易让学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