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广州瑞德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9360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广州

全国服务热线:020-87793769   13570912510

邮箱:guofengwenlv@163.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85号浙江大厦B座901房

CONTACT US

手机站底部导航


  • 广州恒德
  • 广州恒德
  • 广州恒德
  • 广州恒德
  • 广州恒德

新课标下的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如何有效融合?

浏览量:

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彰显。

 

2020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育全过程。近期,教育部还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研学旅行,则是近些年来教育深度变革催生的全新育人模式,让广大学生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书本学习、学校学习拓展到社会学习。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护航研学旅行发展。

 

基于新时代、新课标、新要求,同属校外教育的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能否有机结合,如何有效融合呢?

  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01

劳动为研学旅行提供具体实践方式

 

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都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生活、生产和服务中观察、认识并体验真实世界,是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学习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参与体验。而劳动教育还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方式认识世界。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劳动为研学提供了具体实践方式,学生通过亲历劳动,开展考察、探究、设计、实践,实现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达成学以致用。

02

研学旅行让学生树立新时代劳动观

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意识与行为习惯。研学旅行不仅使得学生在劳动技能上得到训练,更促进了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形成。

 

积极的劳动态度是无法以语言强行灌输给学生的,只能在劳动或参观劳动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研学旅行能够构建出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劳动教育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培养责任担当。如“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髓,而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亲临观察、亲身体验各个行业工匠的工作,从而培养“工匠精神”。

 

由此也可以说,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劳动教育实现了由单一实践育人向多样化实践育人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丰富了劳动教育方式,拓宽了劳动教育内容和范围。

03

研学基地建设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途径

研学旅行让学生亲密接触自然和社会,去领略美好的事物并能够参与到其创造的过程,或为参与这样的创造过程而储备知识、发展技能并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应该是青少年阶段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和努力方向。

 

研学旅行是校外活动,它需要一定的场所为依托。国家旅游局确定了10个城市为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20家旅游景点(单位)为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这里传递了两个信号:一是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有利于研学旅行的开展,有利于其教育意义的达成,这就说明了建设研学旅行基地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二是全国目前的研学旅行基地不能够满足我国庞大学生队伍的要求。

 

依托自然生态、文化、产业等资源,利用乡村、景区、文化教育场所等,挂授研学旅行教育基地牌匾,结合劳动教育开发研学旅行项目、课程;在这些基地接受相关的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而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性、复杂性、创造性;从接受劳动教育到参与劳动、实现价值,劳动教育的效果就这样以更便捷有效的方式达成了。

 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有效融合的关键做法

01

设计以劳动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

树立积极劳动观念,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主题设计是关键。因此,要围绕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等维度设计主题,进而开展对主题各个阶段的准备工作。

 

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设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每个学校都可以地方特色产品的制作过程作为研学旅行的主题。如在四川境内,雅安地区可利用当地的特色茶文化,在采茶、炒茶、沏茶和品茶等环节设计相应的体验性活动;广元地区可以将特色凉面、剑门关豆腐的发源地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地,让学生学习制作美食;邛崃地区可以将平乐古镇和川西竹海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让学生既能感受当地的人文特色,又能学习竹制品的制作。

 

即使没有相应的特色资源可以利用,学校也可以采用“村镇 +”的模式,围绕劳动之旅的主题,整合应季的劳动资源,如插秧、播种、施肥等具有参与性的劳动,巧妙化解缺乏劳动资源的困境。另外,还可以在学生个体间、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分享, 让学生在参与研学劳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的劳动观念。

02

依托研学基地资源融入劳动教育

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需要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或其他研学营地基地开展劳动实践。学生在方案指引下,主动参与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习得劳动观察、劳动数据搜集、 劳动设计、劳动操作等技能,在亲历劳动过程中实现多维劳动素养培养。

 

研学营地基地可以设置丰富的劳动实践课程,学生可以体验包括金工、木工、陶艺、布艺、厨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模型制作、机器人搭建和编程等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学生在研学基地中需要承担个人生活劳动,应当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技能,让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促使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生还可在此参加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值班站岗、维持秩序、绿化美化等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务劳动,提高责任担当的意识和能力。

03

重视研学成果展示与劳动总结反思

研学旅行全过程的劳动教育都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必须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和未来将面临的职业世界,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因此,在研学活动结束之际,有必要增加行后总结反思环节,重视研学成果展示。

 

研学机构导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在研学过程中劳动的体验和收获,肯定其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认可学生劳动的价值,表彰优秀学生和优秀小组,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并且不断挖掘自己的劳动潜力,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纠正其观念上的偏差,让学生回顾在劳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其经历升华为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展示研学成果,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和结果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关联,引导学生将反思交流与改进、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